“5・18 国际博物馆日”|呼伦贝尔博物院系列活动火热开展,精彩回顾来袭!
小伙伴们!呼伦贝尔博物院 “5·18 国际博物馆日” 系列活动正火热开展,为期三天等您来参与!这场以“快速变化社会中的博物馆未来”为主题的文化盛宴,用丰富多元的展览与活动,为大家呈现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盛景。现在,让我们一起重温那些难忘的精彩瞬间~
一、融合之路特展:
穿越时空的文明对话
5月18日上午,由呼伦贝尔市文化旅游广电局主办,呼伦贝尔博物院呼伦贝尔历史博物馆承办,内蒙古博物院、大同市博物馆、洛阳博物馆协办的“穿越时空的交融 ——拓跋鲜卑的历史足迹”展览在呼伦贝尔历史博物馆正式拉开帷幕。
开展仪式上,内蒙古博物院、大同博物馆、洛阳博物馆以视频贺词云端致贺,三地博物馆从草原与中原文明碰撞、拓跋鲜卑南迁脉络、民族文明融合等角度送上文化祝福。随后,呼伦贝尔学院教育学院学生代表发起 “国际博物馆日文化传承”倡议,呼吁守护北疆文化根脉,赓续精神传承。在全场期待中,呼伦贝尔市委宣传部副部长、市文旅广(文物)局党组书记、局长王波宣布展览正式开幕,千年文明画卷随启幕声徐徐展开。
随后讲解员带领观众沿着“拓跋肇启”“平城隆业”“洛邑重辉”三个单元,探寻鲜卑族从山林到中原的融合之路。163 件(套)文物中,既有草原青铜器的粗犷豪迈,也有中原瓷器的细腻典雅,见证了民族交融的壮丽史诗。
社教活动“拓跋肇启 石语千年——‘趣’拼祝文”吸引众多亲子家庭参与,孩子们通过拼贴石碑拓片,解锁北魏文字密码。拍照打卡区,工作人员身着北魏服饰与观众互动,仿佛穿越千年时光。
夜幕降临时,“博物馆奇妙夜”惊喜开启:《融合之路》绘画社教活动中,小朋友们用画笔描绘鲜卑文化符号;巴尔虎沙嘎游戏、达斡尔族扳棍赛等非遗体验,让大小朋友在欢声笑语中感受草原民俗的活力。
二、启动仪式:
文化盛宴的华丽开场
5月18日上午,呼伦贝尔民族博物馆联动鄂温克博物馆化作强大的“文化磁场”,启动仪式在热烈氛围中拉开帷幕,呼伦贝尔市文化旅游广电局副局长罗伟等领导出席了活动。
启动仪式以民族歌舞拉开序幕,激昂旋律中流淌着草原的辽阔气魄。海拉尔铁路第二小学、鄂温克族自治旗文化馆、启航艺术团带来10个歌舞、民族服饰展示等精彩节目,管乐与歌舞交织,传统与现代共鸣,现场观众沉浸式感受北疆文化的独特魅力。
启动仪式后,《大美北疆 多彩呼伦贝尔——呼伦贝尔民族民俗文物展》正式开放,近400件套民族服饰、传统器具等民俗文物,描绘各民族手足情深、心手相连,在美丽呼伦贝尔共绘多彩画卷的动人故事。同期开展的“岩松书屋”探秘活动,为大家呈现了著名主持人白岩松先生捐赠的珍贵图书,开启了一场关于北疆历史文化的知识之旅。
呼伦贝尔民族博物馆陈桂婷馆长的《身边的民俗系列——年俗》,解码身边的年俗密码,穿越火红的岁月年轮,探寻千年传承中深藏的生活智慧与民族精神图腾。
“桦韵千年——非遗传承润心田”社教活动中,多组亲子家庭在非遗小课堂学习桦树皮器皿制作,用仿桦树皮材料创意拼贴桦皮船、撮罗子,在动手实践中传承千年技艺。
呼伦贝尔民族博物馆还结合“民族政策宣传月”“民族法治宣传周”宣传工作,现场发放了文物保护法、博物馆条例等宣传材料,并讲解民族政策、团结理念等内容,积极引导群众自觉遵守国家法律,维护民族团结。
三、学术合作签约:
深化文化遗产保护的重要一步
在“5・18 国际博物馆日”活动期间,呼伦贝尔博物院为深化文化遗产保护与学术研究融合,推动地方历史文化资源的挖掘与传承,与内蒙古师范大学韦兰海教授本着“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合作科研、共同发展”的原则,正式签署长期合作交流合同。
此次合作标志着博物院在“文物保护 + 学术研究”双轨发展上的新发展,未来将通过产学研联动,让历史文化资源“活起来”“深下去”,为北疆文化的当代传播提供更坚实的学术支撑。
四、精彩延续:
展览与活动持续开放
虽然“5・18 国际博物馆日”系列活动即将结束,但呼伦贝尔历史博物馆《穿越时空的交融 —— 拓跋鲜卑的历史足迹》展览将持续至8月18日,呼伦贝尔民族博物馆《大美北疆 多彩呼伦贝尔——呼伦贝尔民族民俗文物展》等展览长期开放。5月19日和20日,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前镇江市作协名誉主席、镇江高专终身教授王川分别在呼伦贝尔民族博物馆、历史博物馆举行讲座,欢迎大家前来观看。此外,呼伦贝尔博物院后续还将持续推出系列“北疆文化/文物主题”讲座、非遗体验等社教活动,欢迎大家持续关注~
这个五月,我们在博物馆里遇见历史,也遇见未来。感谢每一位参与者的热情与热爱,让我们共同期待下一次文化之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