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原著 悟原理 树北疆文风 | 6月份读书活动纪实
呼伦贝尔博物院每周一次的“读原著 悟原理 树北疆文风”读书活动,6月份开展4次、本年度累计26次、开办至今累计举办40次。此项活动是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文化思想,全面贯彻落实北疆文化建设的重要举措。在6月的读书活动中,研读了“二十四史”中《隋书·卷八十四》(列传第四十九)与《旧唐书·卷一百九十九下》(列传第一百四十九下)等内容。
《隋书》《旧唐书》北狄传记述了隋朝时期突厥、回纥、契丹、奚、霫、室韦、靺鞨等北方及东北边疆的突厥系、东胡系与靺鞨系诸部族历史及民风民俗。其中,契丹与室韦部族历史与呼伦贝尔地区紧密相关。
室韦部族在隋唐时期发展显著,据《隋书》载:“室韦,契丹之类也。其南者为契丹,在北者号室韦,分为五部……所谓南室韦、北室韦、钵室韦……”,活动范围北扩至呼伦湖一带。至唐代,室韦部落进一步分化,发展为九部乃至更多,其中,蒙兀室韦等部族在呼伦贝尔地区活动。学界普遍认为,“蒙兀”一词为“蒙古”一词的最早音译。地理上,望建河是室韦诸部聚居的重要流域,《旧唐书》载:“其北大山之北有大室韦部落,其部傍望建河居。其河源出突厥东北界俱伦泊,屈曲东流……又东经蒙兀室韦之北……”,蒙兀室韦部即傍此河而居,俱伦泊(今呼伦湖)则是室韦西部的核心区域。唐代在北方设置多个羁縻府州,其中便有拔野古幽都督府、室韦都督府等。其都督常亲自朝贡,如贞元八年“室韦都督和解热素等来朝”。此外,乌素固、移塞没、塞曷支等部族的驻牧活动范围亦在呼伦贝尔草原或周邻地带。当时,契丹人的活动范围虽然在老哈河、西拉木伦河一带,但其后期所建辽朝曾长期经营呼伦贝尔地区,曾在这里留下过为数不少的城镇遗址。
《隋书》《旧唐书》北狄传生动揭示了隋唐时期北方与东北诸族间以及他们与中原地区间紧密的互动与交流,是研究隋唐时期呼伦贝尔地区历史地理的第一手文献资料,具有重要意义。